中醫理論之三大治療體系

中醫有些基礎理論非常有意思,可以讓生活非常豐富,而且可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你知道中醫的三個治療體系以及理論知識嗎?讓我們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氣一元論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醫學關於正常生命現象的理論知識

主要有氣血津液、髒象、經絡、形體官竅等內容。

氣血津液主要闡述氣血津液這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質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關係。

髒象則以五臟為中心闡述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以及相關的形體、官竅、情志、液體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也包括五臟系統與自然界的關係。

經絡主要闡述經絡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經概念、分布、走向與交接規律、循經路線、流注次序以及與臟腑的關係;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功能;別絡、經別、經筋、皮部等內容。

形體官竅主要討論了皮、肉、筋、骨、脈;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三、中醫學關於疾病的理論知識

主要包括病因、發病以及病機內容。

病因討論了外感六淫和癘氣;內傷七情太過;病理產物性病因如瘀血、水濕痰飲、結石;以及過勞、過逸、飲食失宜、外傷、用藥不當等病邪的性質、致病特點等內容。

發病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陰陽失去平衡協調。發病的兩要素是正氣和邪氣。外界環境、體質和情志等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發病途徑主要是外感和內傷。發病類型則包括新感即發、伏而後發、徐發、繼發、復發等。

病機是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失常和內生五邪等;還討論了疾病的傳變與轉歸。

四、中醫養生和治病原則

養生即保養生命,包括強身,防病,延壽三項內容。其實施主要在於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攝、加強體能鍛鍊、謹和寒熱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並介紹了中醫養生常用的方法。

治療原則主要討論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具體的治療方法:如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內。

中醫有非常悠遠的歷史,早在很多年之前,中醫就造福於人類,用來治療各種疾病,而且能夠驅除寒氣,利於身體的健康,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